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妈妈们常常会为给孩子喝哪种品牌的奶粉而绞尽脑汁。而“安全”,永远是妈妈们选择奶粉时考虑的第一件事情。
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了十年,其影响却依旧深远。对奶粉安全的普遍焦虑催生了一群到全世界搜刮奶粉的奶粉“难民”。
澳大利亚代购“小王子”和她的堂弟经营着澳洲奶粉和保健品代购的生意,他们一个月购买各种商品的金额可达30万左右。国内大量的代购需求甚至使她在福建省莆田市某商场开设了线下进口母婴体验店,用以展示和应急。
而支撑着“小王子”等人所做的奶粉代购生意的,正是庞大的奶粉“难民”群体。代购、海淘、限购令等关键词,拼起了中国独有的奶粉生态。
“毒奶粉”后,流离失所的信心
十年前,“三聚氰胺”一词,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坠入了中国的奶粉市场。
2008年9月,《东方早报》的记者简光洲发表了报道《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一石激起千层浪。9月13日,国家启动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处理三路奶粉事件。9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测情况,共有二十二家企业六十九批次产品检出了三聚氰胺。号称“奶粉销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的三鹿,三聚氰胺最高含量高达6196mg/kg。除此之外,这个名单里还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乳企。
近30万结石宝宝,6名婴儿死亡,可毒奶粉事件所留下的阴霾,远远不止这些数据而已。数十万家庭背负着“毒奶粉”造成的恶果,“三聚氰胺”也永远刻在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里。阿宋是其中患病程度较轻的一位,当她体内的肾结石未被排出时,她跑步时腰部的右侧会疼,但即便后来结石被排了出去,她的肾功能也自此变得不太好。她谈道:“我上厕所的频率要比一般人高很多。在考试时我经常想去厕所,但没办法,就只好尽量不喝、少喝水。尤其喝过奶茶后尿频、尿不尽的感觉更甚,喝完一杯我就要跑五、六次厕所。”
但三聚氰胺事件也只是将公众视线聚焦于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个引爆点。三聚氰胺事件后,相关部门的检测项目上固然添加了这一项,但其他问题项目却仍如漏网之鱼般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2010年激素含量超标,2012年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标……或大或小的奶粉安全事故连连拉扯着家长们已然脆弱疲惫的心。
向进口奶粉招手
在被不安全感笼罩的中国市场中,进口奶粉在无数家长的期盼下大量涌入,成为了家长们缓解焦虑的第一选择。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国产奶粉的占比从2008年的60%跌倒了2016年的40%。奶粉进口量则从2008年的10.1万吨一路飙升到了2016年的60.4万吨。
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里似乎被过分“神化”了。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的奶粉受到家长的一致追捧。据《中国奶业年鉴2017》显示,2016年,中国的进口奶粉最多来自新西兰,占83.3%,其次是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德国的奶粉,而广东、上海、浙江则成为了进口奶粉需求量最大的地区。
在许多家长心中,“进口奶粉”是一种优选。冰凌为自己1岁的宝宝豆豆选择了澳洲A2奶粉。“国内奶粉好吃的太贵了,稍微便宜一点的奶味又太重了,不怎么香。相对而言,同等价位的奶粉,国外的质量会更好、更安全,孩子也更喜欢吃”。
一些国家“全覆盖”式的奶粉监控制度也是家长信任进口奶粉的原因之一。根据新西兰1999年颁布的《动物产品案法》,所有出口奶粉都在新西兰政府的RMP(风险管理制度)链条监管之下,每一个环节都可溯源。并且,新西兰政府2012年9月颁布规定不允许以个人名义购买奶粉邮寄到中国,所以,现有的新西兰奶粉均是通过有RMP认证的商家从RMP仓库购买,然后由RMP物流送往中国,且整箱(6罐)邮寄,不可拆封。
而国产奶粉只能在进口奶粉的压力下艰难生存。家长们对进口奶粉的偏好大大改变了超市和母婴店里的货架构成。据观察,在中关村家乐福超市中,标着“进口奶源”或“原装进口”的进口奶粉数量远超国产奶粉数量。而在母婴店里,国产奶粉的生存更是艰难。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名为“丽家宝贝”的母婴的货架上,甚至都找不到一罐国产奶粉。在同一个商场另一家名为“乐友”的连锁母婴用品店中,雅培、美赞臣、喜宝、惠氏等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货架,国产的伊利、飞鹤奶粉只有被摆在不显眼的货架上仅有的几罐。“上架后基本就没有卖出去过。”店员晓虹说道。尽管销量不好,国产奶粉依旧没有放弃在母婴店货架上的“一席之地”,即使没人买也定期更换过期产品。
但尽管如此,国产奶粉在价格上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一般人更愿意买进口的(奶粉),你想,四百多块的飞鹤有机奶粉,国外奶粉加上关税都比它还便宜。”晓虹解释道。在“乐友”店中,国产飞鹤奶粉智纯系列2段奶粉售价54元/100g,而同样主打有机奶粉的雅培菁挚系列2段奶粉售价52元/100克。据店员表示,每卖出10罐有机奶粉,8罐都出自雅培菁挚系列。
仅仅买超市或母婴店里的奶粉还不够,许多家长还要求买到的奶粉是“原装原罐”进口的。妈妈罗梓说:“我知道有些国外货品在销往不同国家时会分等级,比如分出专供中国的商品来,我怕奶粉也是这样,会跟他们给自己国家提供的不完全一样。”所以在给宝宝购买德国品牌奶粉喜宝时,面对京东上100元不到的商品和代购开出的203元的“原装奶粉”,罗梓还是选择了后者。
于是,跨境购买奶粉成为了很多家长们的第一选择。但能亲自到港澳台或国外买奶粉的家长终究是少数。在庞大的需求下,专门在境外购买奶粉再转运至境内的“代购”和“水货客”应运而生。
在全世界搜刮奶粉
带着许多中国家长的千叮万嘱,庞大的代购群体开始在家长心目中的“优质奶源地”疯狂扫购,靠近海关的超市、药房往往成为他们疯狂扫货的“重灾区”。中国家长们快速增长的需求加剧了许多地区奶粉供应紧张的状况,据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报道,澳大利亚超市里一半的零售婴幼儿奶粉被运往中国,几款受欢迎的奶粉,如澳洲a2、爱他美等,频频出现断货现象。
空空的货架引发了境外家长们对中国代购行业的强烈不满。2013年1月,香港父母们在白宫官方网站上发起了题为“香港爆发婴儿饥饿,需要国际救助”的请愿活动,短短几天内吸引了超过1.34万个签名。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内地“奶粉难民”大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不得不推出“限购令”来控制代购和水货客的大量扫货。
而各地区限购令的实施,更加剧了中国家长心中的恐慌。奶粉越稀缺,“囤奶粉”就越被需要,也让消费者在境外淘“洋奶粉”时更是心里无底。在限购令下,甚至不时的“缺货”“断货”都成为了验证代购真假的标准。“如果对方(代购)很容易买(到奶粉),买多少都有,那他肯定有问题。”妈妈罗梓说。
代购真假难辨,于是“找靠谱的代购”在偏好购买境外奶粉的妈妈群体里成为了一门必修的学问。为了证明自己购买的奶粉是正品,代购们只好发明各种奇招以“自证清白”。淘宝店“娜娜在澳洲”的店主娜娜直接在淘宝商品详情页晒出本人的澳洲证件、银行卡、医保卡、驾照等的照片,并不定期上传超市、药房的采购视频。但这还不足以取得家长的信任。澳大利亚代购“大怪兽”说,“妈妈一般会要求在罐底标注或画猪、羊、鱼等图案”,来保证自己拿到的奶粉是正品,没有在中途被人掉包。
计划于2019年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无疑又增加了境外代购奶粉的阻力。个人代购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被纳入了监管范围,且《电商法》严格规定了代购的准入门槛。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同时也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依法取得行政许可。这样一来,代购们现在的利润点,即逃避纳税,就不复存在了。
让家长们更担心的是,进口奶粉也并非无懈可击。根据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发布的信息,近年来,国外奶粉安全事件的曝光也并不罕见。
可见,进口奶粉也并非是绝对靠得住的。那么,现在的国产奶粉呢?
国产奶粉:能不能重新说爱你?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刺激着广大民众的神经,同时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重新规制了整个奶粉行业的行业格局。
从2016年开始,中国奶业协会组织每年编写《中国奶业质量报告》,向社会呈现中国奶业质量安全和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和监管工作开展等情况,旨在通过权威公开的信息发布,增进消费者对我国奶业质量安全状况的了解,重塑城乡居民对国产乳品质量安全和国内奶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信心。
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2017、2018)显示,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有所提升。从2015年起,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逐年提升,2017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99.5%的高度。
对于奶粉中的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报告中也做出了说明。从2015到2017年,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均为100%。而对于十年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的“三聚氰胺”一项,报告显示全国生鲜乳样品中三聚氰胺检出率从2011年的0.14%下降到2016年的0.001%,其中检测最大值远低于中国、美国、加拿大的限量标准。
那么,我国奶业监管体系标准提升的成效究竟如何呢?
笔者总结了近五年来有关奶粉安全出现的报道,发现自2014年起,有关奶粉安全问题的报道虽仍在不断出现,但数量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但更严格的监管必然带来成本的快速上涨。据网易新闻报道,到2012年,中国乳企的检测费已是乳业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以飞鹤集团为例,飞鹤乳业甘南工厂每天12个批次产品的检测费用在6万元左右,仅这一个工厂一年的检测费就是2000多万元。高昂的检测成本迫使一些中小企业推出奶粉生产市场,而乳企的负担最终都将由消费者买单,相较于进口奶粉而言,国产奶粉在价格上并没有优势。
与此同时,国内家长们对于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宝妈罗梓认为,未来海外奶粉会变得更不好买,价格也会更贵,“如果(将来)生了二胎,我可能会选择在国内买启赋。虽然价格比较贵,但是这个牌子的口碑会比较好。”而皮皮爸爸则相信,“国产奶粉的质量应该会越来越好,但品牌建设还需要时间。”
三聚氰胺事件过去十年后,中国的“奶粉生态”,或许将迎来新的变化。
(文中小王子、大怪兽、阿宋、冰凌、罗梓、皮皮爸爸、晓虹、娜娜均为化名)